导读:宜章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创办于1992年,历经更名、停办、复办等阶段。现不断改善设施、加强师资、优化专业、推进校企合作,取得显著成绩,未来将继续改革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人才。
宜章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宜章职校”)的创办历史可以追溯到1992年,当时学校名为“宜章县农业中等专业技术学校”。这一时期的学校主要服务于当地的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致力于培养具备农业专业技能的人才。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学校逐渐意识到需要转型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
1995年8月,学校更名为“宜章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这一更名标志着学校从单一的农业职业教育向更广泛的技术职业教育转型。1996年5月,县编委会正式核定为正科级事业单位,进一步确立了学校的地位和发展方向。
尽管学校经历了初期的快速发展,但在随后的几年中,由于多种原因,学校面临了停办的困境。据学校负责人回忆,在停办期间,学校的教学设施简陋,师资力量薄弱,招生困难重重。为了维持学校的运转,学校不得不采取挂靠的方式,与其他教育机构合作,借用场地和资源进行教学。
在这一阶段,学校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但学校领导和教职工们并没有放弃,而是积极寻求新的发展路径。他们意识到,只有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才能走出困境,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2011年,宜章县委、县政府决定将宜章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搬迁至五岭镇,并重新启动招生工作。2012年,学校在邓中夏故里——距宜章县城约7公里的五岭镇正式复办,开启了匠心筑梦的新篇章。
复办之初,学校面临着诸多挑战。教学设施落后,师资力量不足,招生困难等问题依然突出。然而,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县教育主管部门的帮助和支持下,学校全体教职工团结一心,迎难而上,逐步克服了这些困难。
为了改善教学条件,学校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教学设施的建设和升级。学校占地面积从最初的几十亩扩大到现在的150亩(也有说法为236亩),校舍面积达到了50473平方米,总投资达1.3亿元。学校建设了多个专业实训室和多媒体教室,配备了先进的教学设备,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通过引进高水平教师、加强教师培训、开展教学竞赛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目前,学校拥有专任教师186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这是一支年轻而又富有活力的教师队伍。
在专业设置上,学校紧密对接市场需求,不断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学校开设了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汽车运用与维修、旅游服务与管理等多个专业,涵盖了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工程技术等多个领域。其中,计算机应用技术和电子商务专业是学校的重点建设专业,拥有先进的实训设备和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良好平台。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学校高度重视校企合作。学校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共建实训基地、开展订单式培养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习机会。学校还定期举办就业指导讲座和招聘会,帮助学生顺利实现就业,提升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学校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学校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带领全体教职工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事业。学校注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德育工作,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素养。
作为一所位于革命老区的职业学校,宜章职校还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学校设有红色文化长廊,通过走进邓中夏故居、聆听革命故事等方式,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精神洗礼,播撒信念的种子。
经过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和不懈奋斗,宜章职校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绩。学校先后被评为“郴州市示范性中职学校”、“郴州市示范性特色专业群(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群)重点建设单位”、“郴州市优秀中等职业学校”等荣誉称号。这些荣誉的获得充分证明了学校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卓越成就和良好声誉。
在教育教学方面,学校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学校青年教师多次在各级各类大赛中获得优秀成绩,充分展现了各专业青年教师娴熟的职业技能。同时,学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技能竞赛和创新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展望未来,宜章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将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学校将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向更深层次发展。同时,学校还将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宜章职校将继续秉承“厚德、博学、精技、创新”的校训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技能成才的办学宗旨,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专业技能、良好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人才。学校将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免责声明: 本网站文章《宜章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历史》内容来源均为网络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请读者仅作参考。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将在48小时内核实处理。